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打造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怎樣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報紙原文】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是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頭部解決方案供應商,作為國內特種計算機行業的領軍企業,研祥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做強實體、做精主業,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作為白手起家的民營高科技制造業企業家,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還擔任廣東省工商聯主席、省總商會會長,他也是最早倡議設立“深圳企業家日”的企業家之一。近日,記者與陳志列就自主創新、綠色發展、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等進行了對話。【報紙原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怎樣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如何穩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報紙原文】
歷經30年創新發展,奧特迅從電力自動化電源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成長為大功率工業電源技術發展的引領者、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領跑者和液浸式不燃電力變壓器的開創者。新的一年,在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實現“雙碳”目標背景下,奧特迅面臨哪些發展機遇?如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新突破?近日,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曉霞。【報紙原文】
2004年創立的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過去主要從事電力裝備制造,2014年將目光瞄準新能源行業,成立了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民營企業,踏入新領域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對行業發展又有什么期許?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報紙原文】
近10年來,中國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別體現在國家對民營企業的創新支持和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植上。很多企業因此獲得了發展的資金和場景,繁榮的場景和市場又催生了新的需求和應用,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創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安全產業的發展增長了不止10倍。安全行業從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安全產業也隨之進入發展快車道。
【報紙原文】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科技型制造企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要大力提升制造業基礎技術、工藝和材料能力,這是突破“卡脖子”難題的前提條件。中國技術研發已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有許多關鍵裝備、器件、材料無法自給。因此,要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高端制造、裝備及新型材料研發上,實現關鍵產品技術的自主可控。【報紙原文】
武漢商貿物流業的樞紐優勢巨大。數百年的“貨到漢口活”商業傳統底蘊深厚,市場體系、商貿平臺和基礎設施根基穩健,數字化、國際化轉型進展領先,具備強勁的資源聚集和產業傳導功能,是激活高質量供給、擴大消費的重要引擎,在助力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能夠發揮巨大帶動作用,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報紙原文】
冬天正在過去,春天即將到來,2023年我們有更多信心。一方面,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最大的勞動力和人才群體等,發展基礎堅實。另一方面,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給企業帶來諸多機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蘊藏諸多市場需求,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動能。民營企業家本就具有敢闖敢拼、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國家穩固的經濟底盤、持續優化的經濟結構、韌性十足的抗風險能力更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報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