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莞商大會經濟峰會暨半導體產業發展論壇今天(8月29日)在廣東東莞市舉行。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致辭。
全文如下: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2022世界莞商大會經濟峰會暨半導體產業發展論壇致辭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 徐立京
。2022年8月29日)
很高興和大家相聚一堂,在東莞這塊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共話經濟大勢和創新熱點。由經濟日報社指導,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世界莞商大會經濟峰會暨半導體產業發展論壇”正式召開,受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同志委托,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經濟日報一直以來高度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及東莞的發展建設。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伊始,我們就持續跟蹤、深入報道。特別是今年5月,經濟日報推出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度調研報道《東莞豪邁》,以萬字長文和新媒體產品生動展現了東莞努力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堅持制造業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深刻總結了東莞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經驗。全平臺累計傳播量達到4.45億,傳播效果喜人,影響力遠超預期,反映了東莞實踐在全社會引發的關注度。我們相信,經濟日報和東莞共同攜手,這座香飄天下的歷史名城還將展現更加動人的風采。
立足東莞看灣區,站在灣區看世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形勢越嚴峻,越要有統籌國內國外、泰然處之的底氣,越要以全方位的改革開放,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搶抓機遇、開拓創新。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東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再次謀劃產業轉型,向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挺進,提出打造國內富有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這一戰略擘畫。半導體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東莞此舉順應世界技術大潮,助力構建競爭新優勢,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鋪開宏偉藍圖。
搶抓戰略機遇,最根本的是全力辦好自己的事。一是要葆有戰略定力,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實踐告訴我們,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買是買不來的,化緣是化不來的。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努力破解“卡脖子”難題。要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
二是要暢通經濟循環,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單個生產環節的競爭早已被產業鏈競爭所取代,擁有自主、完整、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其意義不言而喻。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強鏈”“補鏈”“建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促進形成產業鏈集群,繼續大力培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東莞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有文章可做。
三是要擴大開放合作,拓展全球資源與市場。搶抓戰略機遇,不僅需要我們激發國內改革、創新活力,也要多從全球范圍配置更大資源與更大市場。半導體產業高度國際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閉門發展,必須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創造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界的合作機會,提升我國半導體產業整體水平。
灣區潮涌,大道惟新。目前,第三代半導體成為未來國家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我們必須主動作為、迎難而上、久久為功。產業界要有決心,政府要有耐心,研究者要有靜心。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只要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我們就一定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期待我們的相聚,能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碓矗航洕請罂蛻舳耍
(責任編輯:馮虎)